三个古代教子有方的成语故事名字
1、孟母仇氏,教子有方。名垂千秋,培育栋梁。孟轲幼时丧父,仇氏育子苦心周详。“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经典故事,蕴涵多少含辛茹苦。慈母风范,精心培育一代贤良。孟母深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为子选择良好环境,三迁居所,不畏奔忙。孟家原居邹城郊外,马鞍山下之凫村。
2、【三迁孟母】宋·张元干:“三迁推孟母,一德表商臣。” 【慈母择邻】宋·苏轼:“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 【训子孟轲贤】唐·岑参:“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
3、画荻教子 【拼音】: huà dí jiào zǐ 【解释】: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出处】: 元·脱脱《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例造句】: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4、画荻教子 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励精图治的意思
1、成语解释: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成语出处:《宋史 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2、成语是:励精图治。意思是: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励精图治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宣帝开始亲自处理国家大事,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示例】勾践励精图治,最终打败了吴国。
3、【解释】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出处】《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闻鸡起舞成语故事的意思,要清楚点的,不要太长。【最好加上故事...
1、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2、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闻鸡起舞成语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3、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胸有成竹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