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哪些)

  • 时间:2024-09-03
  • 浏览量:52次

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

1、”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吹风会上指出,当前,我们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全面认识,一是我们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可持续,确保把十三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二是要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给子孙留下良田沃土、绿水青山。

2、【答案】:D 本题考查现代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3、确保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关键在于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保持农业产量的稳定增长,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以及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效益的稳健增长。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什么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确保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农业必须转型为更加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模式。这包括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通过防治农田污染、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改善农村环境等措施,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以及到2030年实现养殖废弃物基本综合利用。修复农业生态,增强生态功能。

什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上,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91年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强调这种农业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导致环境退化。

2、“可持续农业”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至农业及农村经济时而生成的。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即: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

3、优化农业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力争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区域内农业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并致力于2030年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保护耕地资源,推动农田永续利用。

农业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1、农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农业法是规范农业领域各项事务的基本法律。

2、《农业法》:规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措施,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种子法》:明确了种子的管理、品种保护和种子生产、经营等活动的要求,以保障种子质量和市场秩序。《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旨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防止农药、兽药等残留污染,确保消费者健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法旨在保护种质资源、提高种子质量、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这部法律对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吹风会上指出,当前,我们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全面认识,一是我们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可持续,确保把十三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二是要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给子孙留下良田沃土、绿水青山。

此外,农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关注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益。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展农产品市场、发展乡村旅游等多元化途径,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农民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

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具体要求

1、为了推动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首先需要改革农村财政体系。政府应明确各级别的职责,确保每项支出都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并在贫困地区提供额外资金。资金管理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政府官员应从过度干预私营部门的生产与流通中抽身,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建立政府与农民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吹风会上指出,当前,我们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全面认识,一是我们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可持续,确保把十三亿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二是要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给子孙留下良田沃土、绿水青山。

4、强化农业基础,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加大“三农”投资,重点强化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状。支持粮食生产,推动农产品加工升级,实现农业与农民收入良性互动。 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5、节约高效用水,确保农业用水安全。到202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亿亩。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

6、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2)既要按照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要注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抓住重点实现突破,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工作重点、出台相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