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农业环境保护概论试卷题库)

  • 时间:2024-08-08
  • 浏览量:49次

生态保护概论图书目录

1、强调了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平衡。全球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在第十三章(245页)被深入分析,自然灾害与减灾策略在第十四章(268页)展开讨论。最后,书的尾声探讨了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5章,287页),以及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特征与生态恢复的策略(16章,312页)。

2、以下为《环境法案例教程》的图书目录,分为多个章节,详细探讨了环境法的相关概念、原则、制度和法规。第1章 概论,首先阐述环境的概念与特点,接着深入分析环境资源问题及其保护策略,最后梳理环境法的发展历程。

3、在探讨水力发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与技术的最新进展时,我们首先会遇到的是序言,它为整本书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背景和总体视角。第1章详细阐述了水力发电工程的概貌,包括其在能源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它所面临的环境挑战。这部分旨在为后续章节奠定基础,使读者对整个议题有初步的理解。

资源与环境概论(第2版)作者介绍

资源与环境概论(第2版)的编著者之一,王敬国,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他的学术生涯丰富而卓越,体现了他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领域的深入理解和贡献。王教授的学术历程始于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这段时间他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土壤农业化学系学习,扎实的基础为他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与环境概论(第二版)是由王敬国编著的一本教材。这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也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旨在为高等学府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该书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其ISBN号码为9787565503375,便于读者查询和购买。

资源与环境概论是一本由王敬国、张玉龙和陈英旭共同编著的学术著作,它深入探讨了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这本书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8月正式发行,具有独特的ISBN号9787810662116,对应的十位号为7810662112。

是王敬国主编的资源与环境概论。根据中国书籍官网可知,参考书目,备注952资源与环境概论:《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敬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资源与环境概论,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农业资源与环境及相关学科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

《资源与环境概论(第2版)》是一部经国家“十一五”规划认证的高等教育教材,它在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原版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优化。该书新版大纲汲取了国内外农业资源与环境及相关学科的前沿进展,对内容进行了调整、修正和扩展。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植物保护概论图书信息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系列中,有一本专门介绍植物保护的权威著作,书名叫做《植物保护概论》。该书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其ISBN号码为9787810027144,便于读者在众多书籍中快速识别。此书的出版时间是在1995年10月1日,这意味着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理论积淀。

总的来说,徐洪富的《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植物保护学》是一本实用且权威的农业教材,对于提高我国农业教育质量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希望深入学习植物保护或者从事相关工作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籍。

在农业领域,植物保护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而控制有害生物只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要实现丰收,关键在于理解并应用植物保护的理论知识,以及紧跟学科和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正是我们编写此教材的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宏观视角和行业洞察力。

这是一本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园艺植物保护专业图书,专为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园林园艺系列教材设计,是该系列的首版发行,发行日期为2009年10月1日。书籍采用平装形式,共324页,以简体中文为主要语言,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开本大小为16开,方便携带和翻阅。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内容简介

包括环境污染与防治、生态破坏、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人口与生态平衡、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的绿色转型。它客观地描绘了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实施路径,强调了新进展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这本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探讨书籍名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由周国强和张青两位作者共同编著。该书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理解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平台。这部作品于2010年8月1日面世,具有独特的ISBN号9787511103406,方便读者进行查找和购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 上篇: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环境概述 1 环境及其组成 本节详细讲解了环境的定义,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2 环境问题 介绍了当前环境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影响。

可持续发展最初起源于对环境资源的关注,但其内涵远超于此。它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技、教育、消费模式、全球化、创新和战略等多个层面。可持续发展并非单纯依靠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就能实现,它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度参与和引导。人的观念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